书香阁 > 玄幻魔法 > 重生在南唐 > 104 初见太祖行踪暴露

104 初见太祖行踪暴露(1 / 1)

()此时已是十冬腊月,北宋地处江北,自然比南唐又要冷上一筹。【\/本\/文\/来\/自\/八\/戒\/中\/文\/网\/】一踏入北宋的国境,不知是心理作祟还是事实如此,周嘉敏感到前所未有的寒冷。

“烟翠,再去拿件裘皮来,我穿在里头。”周嘉敏道。

烟翠依言取了件裘皮来,小心翼翼地给周嘉敏换上。

曲霖道:“郡主还是轿子里坐吧,外头严寒,莫要冻坏了身子。”

周嘉敏一路都是坐在轿子里的,这会子进了大宋的边境又将要至开封才从轿子里出来,她望了望身上书童的衣裳,笑道:“多谢曲大人好意,我现在是书童,怎可坏了规矩,前面便是开封了,我走走不妨事。”

韩熙载笑道:“看不出郡主殿下还有几分头脑和骨气。倒是我韩某人小瞧了。”

周嘉敏反唇相讥道:“平日只听说韩大人花天酒地,最是风流不羁,说话做事也不不讲究循规蹈矩,想不到这损人的话张嘴便来,倒是没有寒碜勤学殿学士的口碑!”

韩熙载哈哈一笑,道:“好!以微臣只见,郡主与皇后娘娘相比,更胜一筹!”

周嘉敏微微一愣,这是她来到南唐以来,第一次听见有人赞她胜过周宪,平素那些人再怎么夸她,也只是说她像了周宪,还从未说她胜过周宪。

进了开封,被前来迎接的官员安排在使臣别苑里,此处比驿馆级别略高,装饰布置也比驿馆讲究许多,格调更是肃穆高雅,为的是各国出使之臣下榻之用。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,因为国势强大,威慑了周边小国,成就了中原霸主之地位,周围具是藩属国,这别苑便是为诸多藩属国的来使所设。

本以为来了开封可见到董安远,哪曾想董安远去了别的城池。这会子既不在南唐也不在开封。周嘉敏忍不住一阵失落,却没有表露出来。

助葬乃是北宋建立以来独有的一个说法。主要是针对藩属国而言。说是助葬,倒不是真的去修剪墓穴、守灵哭丧等,就是比吊唁多了一些礼节和器物,也更讲究气势和形式。南唐此番来了上千人,银钱、器物更是不计其数。来者皆挂孝,实乃心诚之至。

韩熙载善文章,早在出行之前便应了李煜的命令写了悼词来,读出来真真感人肺腑。就连赵匡胤听了也赞其“文采斐然”。

这一天,是杜太后的灵柩停于太庙的最后一天,举行下葬之礼。Www..Com

大雪洋洋洒洒。天色阴霾,颇有几分阴郁之感,周嘉敏没来由感到一阵压抑。

周嘉敏依旧是书童装扮,跟着曲霖、韩熙载进了太庙。偌大的太庙跪满了身着缟素之人,那些人不顾漫天大雪。按品级次序跪在高低不等的台阶上纹丝不动。

“郡主,稍后您要照看好自己,微臣恐怕顾及不到您。”曲霖小声道。

周嘉敏点头道:“曲大人只管忙自己的事情去,我会好生照顾自己的。”她悄悄地跪在曲霖身后,却时不时偷偷向祭祀台上望去。

一个披麻戴孝的男人在左右数十太监及宫女的簇拥下至了祭台。哭声陡然山呼海啸起来,周嘉敏心道:此人应是赵匡胤了!

因为隔得太远。又是跪倒在地,也不敢轻易昂头,周嘉敏纵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看清赵匡胤的真相貌。

葬礼之后的第二日,赵匡胤接见韩熙载及曲霖等人。

曲霖原意是想让周嘉敏在别苑候着,但周嘉敏执意要去,笑言:“我不过是去瞻仰一下太祖皇帝的圣容,否则这趟北宋之行岂不是虚度了?”

韩熙载笑道:“那便请吧,留你也是留不住的。”

觐见那天,周嘉敏还是书童装扮,本想让她扮作一小吏,怎奈她身量过小,无论如何看着都不像是小吏。

“两位大人不远千里、不惧严寒而来,着实令朕感动。”赵匡胤道。

韩熙载道:“惊闻明宪尊皇太后(杜太后谥号)噩耗,国主寝食难安,其本是至孝之人,思及己母,更是悲戚异常,急急遣了微臣等人前来助葬,下臣恳请陛下节哀顺变,保重龙体。”

赵匡胤悲戚之中似有忧愁,叹道:“让李国主费心了。其行可嘉,让朕倍感安慰。”

周嘉敏悄悄抬头瞄了一眼赵匡胤,只见他眉宇浓黑,凤眼有神,悬胆大鼻,方脸阔口,身材高大壮硕,周身笼罩着一股英武之气,让人不寒而栗。

“这便是宋太祖!真真是与李煜风格不同,怪道是行伍出身。”周嘉敏心里若有所思,忍不住将其与李煜比较。

“堂下那侍立的小童是何人呀?”赵匡胤问道。

曲霖顺着赵匡胤视线望过去,知道他所要询问的人便是周嘉敏,心头一惊。

韩熙载急忙上前抱拳道:“回陛下,这是下臣的书童,平时颇有几分机巧,最会研磨,下臣喜欢舞文弄墨,向来是寸步不离带着这幺儿,倘若有唐突圣主陛下,请陛下恕罪。”又对周嘉敏喝道:“还不向陛下叩头谢罪!”

周嘉敏不慌不忙地跪下来,结结实实给赵匡胤磕了三个头。

赵匡胤冷笑道:“好个幺儿,见了天子也这般淡然,倒比南唐那些臣子都气定神闲!”

曲霖本想跪下求情,却看到韩熙载的示意,便心知肚明,故意视而不见。倘若他一同跪下来求情难免要暴露周嘉敏的身份:一个小小的书童何须带上金銮大殿?何须两位大臣下跪求情?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!

“抬起头来,告诉朕,你叫什么名字?”赵匡胤冷道。

周嘉敏微微抬起头,轻轻道:“回圣主陛下,奴才言欢。”

“言欢?谁给你取得名字?姓氏呢?”赵匡胤眉头微微一皱。

周嘉敏小心翼翼道:“回圣主陛下,奴婢没有姓氏,是被主人收留的孤儿,名字乃主人赏赐,取把酒言欢之意。”

赵匡胤笑道:“听说南唐崇尚断袖之风,朕尚且不信,如今看来非是空穴来风。像韩大人这样文采风流之人,难免有这等癖好,朕表示理解。”

周嘉敏心里一愣,差点笑出声来,原来这赵匡胤没识破她的女儿身,竟将她看成了韩熙载的娈童!

韩熙载脸色颇为难看,但仍顺着赵匡胤的意思说道:“回陛下,下臣确实挺喜欢这幺儿,灵巧董事,虽然年幼却最懂下臣的心思,下臣难免对他有些骄纵,还请陛下饶恕他的罪过。”

赵匡胤哈哈大笑,道:“罢了,你的心思朕算是理解了,既然理解便不会为难你和他。都起来吧。”

正说话间,就有太监唤道:“晋王殿下到!”

周嘉敏心头一惊,心道:莫不是赵光义来了?

她急忙向韩熙载投去一瞥,韩熙载一眼读透她眼神里的惊慌和求救,但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,只是微微摇头,示意她稍安勿躁、随机应变。

“臣弟拜见陛下,陛下万岁万万岁!”赵光义行了个大礼、嘶哑着声音道。他本名原为赵匡义,但其兄赵匡胤登基称帝后,为避太祖皇帝的名讳而主动将名改为赵光义。

赵匡胤冷道:“平身吧。这段时日你受苦受累了,要多歇息。”

赵光义满脸疲惫,想来是这段时日守灵安葬事宜所累,道:“陛下,臣弟是来请辞的,臣弟请陛下恩准臣弟前往安陵守灵三年,以尽臣弟孝感之心。”

周嘉敏听了这话,又察觉其二人冷漠疏离,忽然想起史书记载的“金匾之盟”,想来赵匡胤是为此忧恼,而赵光义也是为避嫌而请辞去守灵。

“胡闹!简直是胡闹!你说这番话让母后如何瞑目!让朕如何面对天下人!”赵匡胤咆哮道。

赵光义道:“臣弟决心已定,请皇上成全臣弟的赤子之心!”

“朕不准!你听好了,朕不准!以后绣得再提此事!退下!”赵匡胤恼怒道,显然赵光义这番话让其难以接受。

赵光义仍站在那里。

赵匡胤喝道:“退下!都给朕退下!”

赵光义恭敬地退了出去。

韩熙载与曲霖急忙行了礼,带着周嘉敏出了大殿。

正待回别苑,却见有人守在宫门处,见他们过来便急急上前请安。

“可是南唐的韩、曲两位使臣?”那太监恭敬地问道。

韩熙载点点头,笑道:“公公有何赐教?”

那太监笑道:“赐教不敢当,是我们王爷想请二位前往王府一聚,王爷说南唐来了位故人,自当尽地主之谊。”

韩熙载与曲霖面面相觑,他们虽早闻赵光义的大名,却不曾与其结交过,更谈不上故人。

周嘉敏心道:糟了!难道他已经认出我来了?到底什么时候认出来的?我不过今日才在大殿上与他碰头,他未正眼看我,如何知道是我?

韩熙载笑道:“有劳公公前去转告王爷殿下,就说下臣等人择日定登门拜候,今日便不去了,多谢王爷厚爱。”他与曲霖乃是南唐派往北宋助葬的,国主不曾命他们拜候王命大臣,自然不能轻易结交;另外,他们一时摸不清这赵匡胤与赵光义的关系,究竟是争斗对立和同心合力,若是一不小心站错了立场,必然招来杀身之祸。(未完待续)

重生在南唐104_更新完毕!

最新小说: 与君AA 宋倾城郁庭川 战神狼王于枫 永恒武道 凤九儿战倾城 名门嫡姝 望门庶女(全本) 慕安安宗政御 刘玥甄六兮寅肃_ 至尊仙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