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(1 / 1)

李家世代为商,是云州一富,老太爷已经过世,家中最年长的就是李老太太,下来是李老太太的嫡长子李正道,李太太卢氏,至于李正道的两个庶弟,在老太爷过世后便分出去了,是故李家只有嫡长子这一脉。。更多最新章节访问:ШЩЩ.⑦⑨XS.сОМ。

卢氏第一胎是‘女’儿,李家还能忍,第二胎又是‘女’儿,李正道跟李老太太的脸‘色’就难看了。

人丁单薄,媳‘妇’肚皮又不争气,要不是看在李卢两家渊源极深,第一胎是‘女’儿就会纳妾了,还让你等到第二胎。

卢氏不得已,只好亲自帮金鱼跟锦鲤这两丫头开了脸,让她们伺候丈夫去。

金鱼与锦鲤运气都极好,伺候李正道不过两三个月,先后有了,李老太太跟李正道都很高兴,卢氏虽恨,但碍于婆婆与丈夫,却也只能悉心照顾。

年底,两人先后产下孩子,锦鲤先生了一个‘女’儿,卢氏才刚松一口气,没几天,金鱼在大年初九开始阵痛,初十那天,生了个儿子。

李正道喜形于‘色’不说,李老太太也年轻了好几岁。

李家总算有儿子了。

银子大把大把赏下去,卢氏的盛枝院上上下下都全力伺候这个小祖宗,满月那日,家里更是大肆宴客。

金鱼立了大功,自然不能再在卢氏的院子当丫头,李老太太亲自跟卢氏要了金鱼的身契,让人去官府消了奴籍,恢复姓氏,又整理出一座两进的新院落,开了库房,搬了不少好东西进去,李正道亲自题了字,良福院,金鱼从身丫头一跃而成云州大户的左姨娘,而她生下的儿子,就是李益,益,谐音一,意思是李家的第一个儿子,想藉着这小娃的好兆头,再来李二,李三,李四,由于是初十出生,小名十郎。

既然丫头肚皮争气,李老太太又作主抬了‘花’罗,半年多过去,‘花’罗没动静,锦鲤却又怀孕了,以为‘花’罗是个不下蛋的,没想到锦鲤**个月时,‘花’罗有了。

锦鲤生了李尔,隔年,‘花’罗生了李参,跟左姨娘一样,两人也都除了奴籍,恢复原姓氏。

锦鲤成了田姨娘,带着‘女’儿李梅婉与儿子李尔住在豁心院。

‘花’罗成了周姨娘,带着李参住在文照院。

李家的大太太卢氏,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——三个姨娘都有儿子了,李一李二李三,而她这个正妻却只有两个‘女’儿。

是,‘女’儿是怀胎十月来的,但是,‘女’儿能做什么?

梅雪跟梅‘艳’再可爱,将来都会嫁人,大红‘花’轿过了‘门’,就是别人家的人了。

到时候这个家只剩下她还有庶子,庶子怎么会孝顺她,怎么会听她的话,昔日她是小姐,金鱼锦鲤‘花’罗是奴婢,可等到‘女’儿都出嫁,谁是小姐谁是奴婢就很难说了。

她现在只有一个选择——把姨娘的儿子抱过来自己养。

李益三岁多,已经懂事,认人,不列入考虑,李尔一岁,李参刚出生,比较起来,李尔当然是第一人选。

一岁了,习惯都已经知道,比起新生婴儿的瞎子‘摸’象要好照顾。

于是,卢氏行使了正妻嫡母的权力:自己养庶子。

田姨娘虽然不愿意,但也没办法,大黎律法如此,别说只是商户,即使是后宫,皇后娘娘想养谁的儿子,就养谁的儿子,因为她是正妻,‘女’人堆里,她说的就是律令。

生不出儿子的大户太太,谁不养庶子,李老太太没反对,李正道也没反对,于是寻了个天晴的好日子,李尔以及他的‘奶’娘丫头,全部从豁心院搬到盛枝院,田姨娘以后想看儿子,还得卢氏点头。

不知道该说李尔运气不好,还是卢氏真没有儿子的命——李尔原本十分活泼,食量极大,进入盛枝院当晚却拉了肚子,卢氏拷问了两个‘奶’娘,以为她们‘乱’吃零食害李尔生病,‘奶’娘却大呼冤枉,说她们一整日下来午饭晚饭宵夜,都是规规矩矩吃大厨房出的菜,卢氏却是不信,各打两板子,又让嬷嬷看着,不准她们吃厨房以外的东西。

隔天是高家钱庄娶媳‘妇’的大日子,卢氏早早准备好便出‘门’,回到家已经黄昏,嬷嬷来说,今日一整天都盯着‘奶’娘,真没‘乱’吃,但二少爷还是拉肚子,问说要不要请大夫?

卢氏犹豫,外头天都黑了才要大夫,一定会惊动婆婆跟丈夫。

这孩子白白胖胖,在豁心院住了一年都没事,才到她这边就要请大夫,婆婆会怎么想,丈夫会怎么想?

还在犹豫,嬷嬷却慌忙来报,二少爷吐了。

这下不用犹豫,赶紧派人去请大夫。

李尔这病来势汹汹,不过几日,小娃儿就没了。

李老太太跟李正道心痛无比,田姨娘更是哭晕了一次又一次,比父母早走的不孝孩子,丧事只能潦草带过。

丧事过后,李正道开始追究原因,知道儿子第一天就不舒服,卢氏却没请大夫时,气得一言不发,转身就走——若不是念及卢太爷对自己的父亲有救命之恩,他会直接休了卢氏。

二十几年前,李太爷曾经上京考拔萃科,在客栈病倒,眼见主子病得厉害,伺候他的两个下人居然卷走全部的金银跑了,剩下两个老实的陪着,但老实也没用,因为没钱。

当时,卢老太爷刚好也住在同间客栈,目睹了掌柜把人往外扫的那幕,于心不忍,替他们结了一个月的房钱,又拿了三两银子给年纪较小的仆人,让他回家讨救兵,至于跟在李太爷身边照顾的,则给了十两银子。

等李太爷被家人接回洛县,身体养好,找到恩人,已是一年多后的事了,两人相谈甚欢,给孩子定下了亲事。

李正道自小知道未婚妻的父亲对李家有恩,因此对她十分宽容,别人家都是正妻生下‘女’儿,立刻纳小妾了,他还等到卢氏生了第二胎,他自问没对不起妻子,却没想到她居然连孩子病了,都没请大夫。

李正道后来再也不去盛枝院了。

李正道的书房取名苍柏斋,一进,三间房,虽然有**铺,但以前顶多在这午睡,晚上还是会回盛枝院,现在卢氏犯了后宅大忌,不休她已是李正道忍耐的结果,自然不可能再去她的院子。

身为一家之主,每日去李老太太的长松院问安,闲暇时去周姨娘的文照院逗李参跟后来的梅娟,去田姨娘的豁心院逗‘弄’梅婉,最爱的,当然是去左姨娘的良福院逗‘弄’李益了。

除了是企盼已久的长子之外,李益也确实聪明。

李太爷虽然没能入京考试,好歹也是云州国生,学问还是有的,当爹的文秀,教出的儿子自然不差。

李正道没考过试,可在父亲的影响下,四书五经都读过,流传较广的诗句文章也难不倒,原本只是好玩跟儿子说几句,没想到多说两次,李益却能完整复诵,三岁多,已经能背诗百首。

李太爷有官梦,李正道其实也有,只不过父亲当年遇难,已经吓到母亲,为人子‘女’,孝道为先,母亲这辈子就生他一个孩子,总不好再让她担心受怕。

现在看李益这样聪慧,李正道又想起了昔日愿望。

若能出个书隽科生,不只是圆了他的梦,也是圆了李太爷的梦。

李正道‘花’大钱,请来西席,每隔两三年就换一个老师,都说公子聪慧,自己已经没能再教了。

李益自然也一路拔进,七岁过了童生考试,十一岁就拿到了国生资格,是大黎朝年纪最小的国生。

李家大肆宴客,最开心的就是卢氏——她被无视了好几年,丈夫不来,她去苍柏斋也不见,只有过年跟开祠堂看得到丈夫,就连每日的长松院问安,李老太太都免了,说不想看见她。

但宴客这事情,一定得由正妻张罗,好不容易有表现机会,卢氏自然十分力,云州有头有脸的都邀请来了,刚好有位京官奉旨来到云州办事,听得州府说起,倒有兴趣看看这个小国生,联袂前来,李家更是有面子。

小国生的学问自然比不上京官,但那京官见他年纪小,十分有趣,足足跟他说了一刻钟的话。

李益十四岁时,通过京生考试,这意味着,他可以入京考拔萃科,拔萃科考上,即是等着朝廷派官。

李家兴致勃勃开始准备,一日,下人飞奔来说,紫天寺的住持守德大师来了,在外头呢。

紫天寺乃百年古寺,守德大师自幼出家,神台清明,修为极高,据说,连灰尘落地都能听见。

守德大师只有初一十五时会在紫天寺的大殿讲解佛经,其余时间不见外人,没想到这次大师竟然会来,李老太太连忙请他到大厅,跟儿子一起亲自接待。

最新小说: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八零好福妻 九零福运小俏媳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谍海偷天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