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司长深入了解过苏城的计划,并且与计委内的同事交换过意见。因此,他确实认为苏联的局势会像苏城分析的那样,急转直下,这将是一个很有机会赚大钱的计划,即使出现一些波动,长期来看,银行也是不亏的,对国家更是大有好处。
因此,鲁司长再三劝说后,仍然不放弃的对栾其远说道:“深发展至少应该尝试一下独立运营此事吧。”
栾其远顽固的道:“我们银行有自己的风险管控,苏联的政治危机将产生极严重的后果,而且有一点很重要,即使苏联解体,他们会维持公有制,还是改做私有制,还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我们并不清楚,我们也没有这种专业知识,要是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的话,我宁可受组织批评,也会不同意的。”
“苏董的判断不仅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赞同,而且得到了社科院的院士的赞同,我想,深发展是不是能参考苏董的意见,但以独立运营的方式进行……”
苏城还不知道有社科院的院士参与此事,但转念一想,他也就能够理解。这么大的事儿,社科院的院士怎么可能还呆在象牙塔里。现在可是卖筷子的最佳时刻。
栾其远依旧摇头道:“苏城先生是苏城先生,我们银行自己没有分析能力,我们就必须远离这样的风险,这样才能发展壮大。”
鲁司长很不高兴的道:“苏董拥有深发展几千万股的股票,他配合深发展也是题中之义,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,请苏董帮忙,深发展能获得的利润更多,不是更有利于它的发展
“现在投入大笔的资金,最终有可能在他们国家的改革中血本无归。万一发生武力冲突,文件档案被销毁,继任者不承认,我们怎么办”
苏城不得不承认,栾其远考虑的很周详,或许是太周详了,以至于偏向于保守。
他摆摆手,示意鲁司长不要再步步紧逼。中国一向倾向于金融系统的保守,事后证明,这套体系至少比华尔街的体系稳定的多。至于栾其远的特区血统,则表现在他的顽强上,无论鲁司长叱喝也好,嬉笑怒骂也好,栾其远都是咬定青山不放松。
说了一个小时,鲁司长也说疲乏了,摇头道:“算了,你一定怕担责任,那就由得你。”
栾其远没有胜利的笑容,木着脸说:“既然您这么说了,那我想签一份合约。”
鲁司长完全理解不能的重复:“什么”
栾其远扳着手指,说道:“合同需要说明,深发展是服从国家计委的领导,在苏城先生的指挥下,进行的对苏贷款计划,另外要说明,大华实业和深发展平分利润,共担风险。”
“这不是合同,这是声明。”
“那就写一份这样的声明。”
鲁司长气笑了,道:“什么叫计委领导,苏城指挥贷款仍然是由你们放,深发展负责此事。”
“但最终决定权落在苏城先生手上,贷款出现的一切偏差,也应当由苏城先生承担。”栾其远铁了心要撇开责任了,强硬道:“如果要深发展参与,就得把这些内容白纸黑字的写清楚。”
鲁司长抬手摸着鼻子,烦躁的看向苏城。
苏城心里早就在宽松许多,他放缓脚步,道:“我不一定会去苏联。所以,回大华的时间也不确定。”
“你不去苏联,那你的计划怎么做”谢薇薇明显从其他途径知道了苏城策划的方案。
部委老早以前就漏的和筛子一样了。苏城毫不奇怪的道:“我不会说俄语,对苏联的环境也不熟悉,没有认识的人。所以说,远距离操作和近距离操作是一样的……其实留在国内,我还更方便一些。整个计划里面,没有一定要我做的事。”
“这么大的事,你都不去”
“别人去能做的更好,我们大华就有俄语系的毕业生,找几个人高层去就行了。苏联部分的主要工作就是贷款和确认抵押品,再就是政府关系,没我能做的。”苏城说给谢薇薇听,也是指望着她将消息回馈回去,以免下次询问再说起令双方感觉突兀。
谢薇薇只好点点头,眼巴巴的看着苏城说:“那你要快一点,我们都等着去海沧看呢。外籍人士的报告可是很重要的,说不定过几年,中国会有几千上万的外籍人士来工作。那时再做就被动了。”
苏城瞄了她一眼,轻笑道:“不是几千上万,是几万几十万。再过10年,中国就大不一样了。”
“世界也不一样了,到时候,苏联解体了,苏联人说不定也要到中国来。”
“世界对中国是一样的,苏联解体了,还有美国呢。”
“马上就是12月了,苏联真的会解体”谢薇薇语气中带着好奇,对她这个年纪来说,苏联老大哥的形象早已经模糊了,如果不是在计委衙门里上班,她甚至不会去关心苏联怎么样。
苏城再次予以肯定,感慨中也有着期待。普京以前的俄罗斯才是一个和谐友爱的好俄罗斯,未来的20年,确实是中国发展的黄金年代。
这是世界格局,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共同催化,同时也是中国五十年奋斗所积累的红利。迎接这一刻的时候,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。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