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香阁 > 都市言情 >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> 第二百八十九章 待议

第二百八十九章 待议(1 / 1)

瞅着殿上大眼瞪小眼的诸位宰执见喜心中暗乐,这些人哪个从这走出去不是响当当的人物,肚子里的学问自不必说了,跺跺脚京城都得颤一颤,可让皇帝三言两语就给懵住了。阿甘他们如果将过去大宋早年干的事儿视为‘仁’,岂不是说皇帝伐金雪耻,征讨四夷这些事情都是不仁之举了,自己整天高喊‘中兴大宋,威服四夷’的嘴巴也被狠狠的扇了嘴巴。

“朕以为这皆是权宜之计,勾践事吴卧薪尝胆终灭吴国;汉与匈奴、唐与突阙和亲赢得休养生息之机,至武帝才有远逐匈奴之壮举,贞观、开元之盛世。而高丽的学问还是没学不到家,对圣人的话是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!”正当大家不知如何应对冷了场的时候,赵柽笑笑言道。

“陛下所说不错,高丽通过向辽人称臣,阻止了辽朝的军事进攻并获得了女直鸭绿江东数百里地,高丽又通过向金人称臣,得到了保州之地。称臣不过是虚名,获得土地才是真正的实惠,高丽实行的这种事大外交,并没有任何损失,反而得到了不少实惠,看似智者所为,却是功利之心太重,失去了仁的本意!”李纲说道。

“金国对高丽的以大事小和高丽对金国的以小事大政策,貌似仁者和智者之交,暂时化解两国矛盾,避免了战争的爆发。可一旦形势改变,金便恃强凌弱,压榨高丽,而高丽不堪忍受,忿而叛离,再而引发战乱!”杨时也奏道。

“高丽为自保便改向我大宋称臣,就是借此牵制于金,与仁无关。而陛下对之行以仁。其却为了小利而置大义于不顾,更毫无仁义可言。”陈公辅恨恨地说道。

“辽金王朝重名分,迫使高丽称臣,以大事小,却没有得到多少实惠,在关键时刻高丽还是没有出手相帮,甚至反叛,可见高丽称臣不过是委曲求全,并不是于大义。其所为不能不为我朝警醒,免蹈辽金覆辙!”许景衡谏道。

“我大宋乃仁义之邦,陛下更以仁孝治国,为抗金援助高丽动员十万大军,耗费钱粮以千万贯计,高丽却于小利之上与我朝纠缠不清,哪似君子之为!”陈遘义愤填膺地说道。

“既然高丽不仁。我又何必跟他们讲义,不若即刻撤回大军,任其自生自灭!”张叔夜更极端,撤军的话都说出来了……

赵柽听着大家对高丽的声讨,知道大家对高丽有了再认识。实际上高丽的左顾右盼起初是想在辽、宋、金角逐之时,谁也不得罪,试图在三种势力中寻找某种平衡。毫无疑问,高丽这么做,主要的是从自身利益考虑问题,当他们发现三种势力无法平衡时,就会考虑倒向哪一方才会保全自己并能获得利益,于是,他们就会偏向势力较强的一方,且将名分问题放到实际利益之后。

而高丽的“事大”思想和外交政策,主要源于高丽将其实行的这种重视功利主义的“事大”外交,视为一种“保其国”的良策,视为“智者”所为,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注重功利主义的“事大”外交思想和政策。可在大宋这些正统眼中当然就成了歪门邪道。转眼就被批的体无完肤。

不过赵柽心中还是挺高兴的,现在不论当初赞成和高丽建交的人。还是反对的人。此刻都已对高丽见利弃义行为不齿,自己成功的将他们引导上了自己的贼船,为下边所议之事打下了基础。可转念一想,这皇帝当的是真累,不但要想办法对付外边,还要设法摆平家里人……

“陛下。臣以为高丽所为虽让人齿寒,但比之其倒向女真人,成为其臂助还是利大于弊。且从战略上言高丽陷落对我朝并无好处,使金可以避免两面作战专心对付我朝;从战术上言我朝与高丽交好可以从侧翼进兵。对他形成包围之势,还可借助高丽保证后勤供给,免于千里运送之苦。所以此刻不宜与高丽交恶,可也不能对其不义之行视而不见,而应采用妥善之法给予其教训,使之不敢妄为!”一直没有发言的赵仁出列说道。

“陛下,臣以为赵大人所说极是,不可轻言撤军,而应适度给予惩戒,使其不敢再犯我大宋天威!”陈东对赵仁所说十分赞同,出列附议道。

“陛下,既然高丽有意‘放弃’保、远二州之地,我大宋何不顺水推舟借机取之,占据此二州便可控高丽咽喉,又可威胁金国上京,还能达到惩戒高丽之目的!”枢密院佥事赵忠说道,他真不愧是皇帝身边的人,一语中的,把握机会将话题转了过来,见喜都忍不住暗暗对他竖了大拇指。

“这……”赵柽听了挑了下眉毛,想了片刻说道,“如果我们占据保、远二州,会不会被他人以为是要借机吞并高丽,以致影响与其它藩国的关系呢?”

“陛下,臣以为不会!”胡安国奏道,“高丽建国初,契丹声称应该由高丽继承新罗地,由契丹继承高句丽之地,而保、远二州正在高句丽旧地之上,所以应属契丹所有,金灭辽继承其地,两州应属女真,我们攻占后可视为拓边所得,和高丽应该没有关系,天下之土,有德者据之正合天理!”

“我大宋可曾承认契丹之声明?”赵柽问道,这不仅牵扯到划边的双方,还涉及到继承的问题,所以有必要搞清楚。

“陛下,这个高句丽曾在唐提封之内,应由我朝继承,但因为辽东为契丹所占据,使我朝鞭长莫及,所以一直存在争议,并未有定论!”胡安国禀告道。

“哦,未有定论,那就是还保留着索取、占有的权力!”赵柽点头道,心中却也明了。

当时,契丹虽然声称应该由高丽继承新罗地,由契丹继承原高句丽之地,但很少有人响应。那时,宋朝与高丽关系很好,而与契丹正处在争夺燕云十六州等地的斗争之中,宋朝与契丹可谓仇敌之国。宋人知道,他们不可能像唐朝一样,坚持高句丽“近在提封之内”,因为原高句丽之地大部分早已为契丹所有,他们不但无法占有原高句丽之地,甚至连北方的燕云十六州等地都收不回来,因此,他们不敢声称原高句丽之地应该由宋朝来继承。

既然宋朝不可能继承原高句丽之地,那么,宋人应该支持谁来继承高句丽呢?毫无疑问,如果宋人承认契丹继承高句丽之地,只会壮大契丹的力量,对正在与契丹进行斗争的宋朝来说,没有一点好处,还不如承认高丽继承高句丽之地,那样的话,既可以加深与高丽的“友好”关系,进一步取得高丽的支持,又可以通过高丽可能为此发动的战争来削弱契丹的势力,何乐而不为呢!

于是,宋人便在支持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问题上,随着两国关系的好坏不断变换,关系好时便支持,不好的时候便说应该由自己继承,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,更没有形成文字材料,反正过去是契丹占着,后来是女真占着,大宋这连边...[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]

最新小说: 岂言不相思 驯养 炽热 叶辰 我的猛兽动物 焚情 江山美人谋 绝世天尊 都市极品神医叶辰夏若雪 重生之完美一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