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香阁 > 都市言情 >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> 第一百四十八章 利弊得失

第一百四十八章 利弊得失(1 / 1)

“自顺安军东至莫州二十里,皆是川堑沟渎,葭苇蒙蔽,泉水纵横,此乃匈奴天牢之地也,彼则不能驰骋。//..又东北至雄州三十里,又东至霸州七十里,又东至海水口,皆是营田堤岸,隰水渐洳,此乃匈奴天陷之地也,彼则不能骑射。”

这片漫无边际的沼泽就是女真骑兵们的噩梦,他们在其中挣扎、呼喊,像无头的苍蝇一般在这巨大的陷阱中四处乱转,最终一个个水洼成为了他们的安息地,留在了那里发臭、腐烂,最终化作孤魂野鬼永远在这异乡的文安洼中徘徊、哀嚎。

赵柽不得不佩服宗翰这小子的野外生存功夫,居然躲在洼中十多天,和宋军搜捕部队在百里苇丛中玩儿起了藏猫猫,靠着捕鱼捞虾,吃苇根活了下来,熬到宋军撤围,昼伏夜行的逃过界河,在那里遇到了同样狼狈不堪的兀术。两人在界河等了数日,收拢逃回的残军,点点数不过千人!

这次战役,宋军斩首三万五千余人,而那些死于沼泽中的人根本无法统计,但这个战绩也足以傲人的了。不但重创了侵入宋军的两路金军,而且再次挫败了女真人入主中原的野心,极大的削弱了金军的实力,震动了金国上下和周边诸国。

吴乞买闻报痛心疾首地说:此次南下的失败,是大金起兵以来最惨重的失败!此次不仅折损了二皇子翰离不,战神完颜娄室两位领军人物,吴乞买的长子宗罄被俘。大小战将三百余人殒命。精锐军兵更以十万计,可谓是空前的大损失。这直接导致金军的实力骤降。成为由盛转衰的节点,丧失了短时间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。对宋全面转为防守。

经过灭辽之战,金国的将士们终于见识到了中原宋国的富庶和繁华,他们第一次产生了想长期占领这块土地的野心,因此要彻底以武力征服这块土地,使宋国的百姓们臣服于金国。但他们的所作所为非但没能使他统治整个中原的美梦成真,相反却唤醒了整个中原人民的血性,使金国成为整个中原人民的仇敌。

………

战争暂时结束了,赵柽站在霸州的益津关城楼上向北眺望,隔着界河那边就是燕京地界。大宋几代帝王朝思暮想之地,却一次次无功而返,损失了数十万的军兵,而前几年短暂的占领却险些招致灭国。

“二爷,该走了!”赵信轻声说道。

“嗯,我们马上还会回来的,那里将重归我们大宋!”赵柽收回目光道。

“嗯,到时我陪二爷一起再来看!”赵信拉着王爷的手说道。

“呵呵,这也许是最后的机会了。一入京城深似海啊!”赵柽略带惆怅地说道,皇帝出行再不可能像过去轻车简从,想去哪里便去哪里啦!

“陛下,请移步起驾!”这时张所上前施礼说道。//..此次他已经被任命为高阳路安抚使,统河间、霸、莫、雄、清、冀、沧、恩、保定、永静、信安十一府州军,负责河北平原中部和东部的防御。镇守雄州瓦桥关、霸州益津关和信安军淤口关,这河北三关。

“张大人。女真人遭此大败,虽不会再挑起大战。但是必不甘心失败,还会派兵扰境,所以你不但要安抚百姓,让他们早日回乡,还要勤练军兵以备边患!”赵柽边走边叮嘱道,中兴军不能常驻于此,守卫边境还需要组建新的边防军担当,兵员就以五马山义军中选拔,赵邦杰为兵马总管,这个人是太上皇封的,不能不重用,但是还需锻炼。

“微臣谨遵陛下教训,定不负所望!”张所恭谨地说道。

“鹏举,你初当大任,当谨慎行事,切不可义气用事,遇事三思而行!”赵柽又对送行的岳飞言道,这次他再次以其收复保定军之功将他升为定州路兵马总管;以王瑾知中山府,兼任定州路安抚使;陈遘升为两河转运使。

“末将定不负陛下所望,整军备战,收复燕京!”岳飞施礼道,他自从跟了王爷官坐火箭似的往上升,定州路统中山、保、深、祁、广信、安肃、永宁、顺安八府州军,西起常山,东接雄州与燕京接壤,此路扼守太行山东麓大道北段,山开川平,利于骑兵突击,为历代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首选,在战略防御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现在让他一个从军不过数年的人担当此任,可谓是破格提拔了。

赵柽随后又再次祭拜了在此次战斗中阵亡的宋军将士,让张所立碑纪念并亲提碑铭。这时三军犒赏完毕,鸣炮开拔,随行出征的中兴军各军及河南各府州军同时南返。早在数日前,赵柽便分别传书汴京和大同,并告知沿途各州县,准备相应之物。

大军缓缓而行,回京的路也显得异常漫长,赵柽躺在车中,身上十分疲惫却难以入眠,被一种莫名的亢奋缠绕,想到自己要管理一个帝国,说不出是高兴还是紧张,就如同自己第一次走上战场一般,不知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样的未来,史书上将如何评述自己这个凭空多出来的玩意儿…

赵柽前世和大多数人的印象是一样的,认为唐朝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。但是随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,虽然是最为黑暗和没落的时期,可他对宋的有了更深的体会,与宋相比大唐帝国只不过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而已。

的确,在大唐帝国看似灿烂华美的外衣之下,无时无刻,无处不在地闪现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。尽管有过开明的“贞观之治”,有过浮华的“开元盛世”,但却无法掩盖唐王朝手足相残的卑鄙,杀戮大臣的凶残,“安史之乱”的浩劫。宦官擅权的肮脏,藩镇割据的祸乱。黄巢起义的灾难,以及唐末五代那无尽的杀伐与纷争。

特别是五代十国的多事之秋。武夫当政,独夫用权,视人命如草芥,视篡夺如儿戏,视战争如家常便饭,甚至引狼入室,割地求荣,将好端端的中华大地糟蹋得生灵涂炭,惨不忍睹。

赵匡胤代周自立后。定下偃武修文的国策,立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誓约,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少杀戮大臣的朝代,也是罕见的没有爆发全国性农民大起义的朝代。

宋太祖推行文治,极有远见的实行了“三权分离”的制度设汁,将过去由宰相统领的行政、军政、财政大权一分为三,直接对皇帝负责。这样大臣就难以“一手遮天”。此外.宋大祖还实行了官职、差遣分离的制度,只有差遣才是实职,同时地方官三年迁转一次。从而杜绝了派系的产生。

宋朝除秘密立约“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”外,还广开言路,开清明之治,提高台谏地位。设立御史台和谏院,这是两个职责类似、威权极重的监察、舆论机构,一般由那些学术、才能、品行优良的出任其职。并...[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]

最新小说: 我自地狱来 天歌·三生不负三世 医妃倾天下元卿凌 岂言不相思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望眼欲穿 重生之心动 势不可挡 天价萌妻 都市医仙